全國防災減災日是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準,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為全國防災減災日。
全國防災減災日的圖標以彩虹、傘、人為基本構圖元素。其中,雨后天晴的彩虹韻意著美好、未來和希望;傘是人們防雨的最常用工具,其弧形形象代表著保護、呵護之意;兩個人代表著一男一女、一老一少,大家攜手,共同防災減災。整個標識體現出積極向上的思想和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之意。
遭遇自然災害怎么辦?
海 嘯
●感覺強烈地震或長時間的震動時,需要立即離開海岸,快速到高地等安全處避難。
●如果收到海嘯警報,沒有感覺到震動也需要立即離開海岸,快速到高地等的安全處避難。通過收音機或電視等掌握信息,在沒有解除海嘯注意或警報之前,勿靠近海岸。
●不是所有地震都引起海嘯,但任何一種地震都可能引發(fā)海嘯。當你感覺大地發(fā)生顫抖時,要抓緊時間盡快遠離海濱,登上高處。不要去看海嘯——如果你和海浪靠得太近,危險來臨時就會無法逃脫。
地 震
●如果住在樓房,應迅速遠離外墻及門窗的位置,可選擇廚房、浴室等開間小,有支撐力的空間,千萬不要跑上陽臺,不要跳樓,也不要使用電梯。
●如果住在平房,來不及跑到戶外時,可迅速躲在桌子、床等堅固的家具下面,如果來不及也可以緊挨墻根,同時注意用隨手物件保護頭部。
●如果在戶外,要避開高大建筑物,趕往沒有電線桿和大樹的空曠地區(qū)。
●如果在教室、車站、商店等公共場所,你應保持鎮(zhèn)靜,就地在桌椅、框架等牢固的物體旁躲藏,同時聽從指揮,有序撤離,切忌混亂奔逃,以免造成人為的擁擠踏傷。
洪水
●注意收聽收看廣播電視新聞。當連續(xù)報有暴雨或大暴雨時,居住在河谷、低洼地帶,沿江沿湖地區(qū)的市民,就要提高警惕,隨時注意災情的變化,及時采取適當的措施。
●在洪水到來之前,按照預先選擇好的路線撤離易被洪水淹沒的地區(qū)。
●如果洪水來勢兇猛,已來不及撤離時,可爬上屋頂、墻頭或附近的大樹上,等候救援。但土墻、干打壘住房或泥縫磚墻住房,經水一泡隨時都有坍塌的危險,只能用做暫時的避難場所,因此還應想別的辦法逃生。
●如果有可能,避難時,應攜帶好必備的衣物以御寒,特別要帶上必需的飲用水,千萬不要喝洪水,以免傳染上疾病。
●用手電筒、哨子、旗幟、鮮艷的床單、衣服等工具發(fā)出求救信號,以引起營救人員的注意,前來救助。
●可借助木板、木床、箱子等可以在水上漂浮的東西逃生,但須注意,不到萬不得已不要用這種辦法。
火 災
●應立即離開危險區(qū),不要往閣樓、床底、大廚、衣柜內鉆。
●住在高層的市民,逃生時不要乘坐電梯,應選擇就近的安全通道疏散撤離。
●準備好簡易的防護措施,如用毛巾、口罩等捂住口鼻。
●無法逃生時,可選擇遠離起火點,到取水、呼救方便的地方作為避難場所等待救援。
●切勿盲目跳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