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科:暴曬引起日光性皮炎
夏季強烈的陽光,可導致諸多損容性疾病,日曬傷就是其中一種。日光性皮炎是指在強烈日光照射后引起暴露外皮膚紅斑和水皰性皮膚病,尤其在露天游泳池或海濱游泳后最易發(fā)生。
癥狀:一般是在日曬后數小時至十余小時后,在外露的皮膚上出現紅斑,較重的可能會有燒灼感、刺痛和腫脹感,消退時,可有皮膚細薄脫屑,留輕度色素沉著斑。
處方:夏季6—8月份的10:00—14:00是日光中紫外線照射最為強烈的時間,中波紫外線B是引發(fā)日光性皮炎的罪魁禍首,此時應盡量避免外出。必須外出時,外出前往暴露皮膚上涂抹防曬霜、打遮陽傘或穿長袖衣服(以淺色為佳)。如果出現上述現象,可外用爐甘石洗劑或皮質類固醇激素。
消化科:病從口入易腹瀉
夏天是腹瀉等腸道傳染性疾病的高發(fā)期,這是因為天氣炎熱,細菌繁殖快,很容易經消化道“進攻”人體。
急性胃腸炎:吃了生冷、變質、不干凈的食物,或是吃得太多、飲食過量。癥狀:上吐下瀉,腹痛劇烈。
急性細菌性痢疾:感染痢疾桿菌。癥狀:左下腹疼痛、腹瀉、發(fā)熱38.5℃以上,便里有膿血,患者有“里急后重”感,有了便意就要立即去廁所。部分患者還有嘔吐、惡心、癥狀。
霍亂:吃了被霍亂弧菌感染的食品。癥狀:大量水電解質丟失,低熱,劇烈地嘔吐、腹瀉,嚴重脫水。
處方:經消化道傳染的這些腸道疾病都是病從口入。一般來說,人吃下含有細菌的食物后并不一定會染病,正常人的抵抗力完全可以對付侵入的細菌,胃里分泌的胃酸就是消化道的一個“衛(wèi)士”,幫助消滅進入胃部的細菌。但在夏天,細菌繁殖快,而很多人喜歡在吃飯時喝啤酒,胃酸被嚴重稀釋;另外,暴飲暴食、飲食不衛(wèi)生等情況也使人患病的可能性增加。
因此一定要注意飲食衛(wèi)生,吃的食物一定要煮熟,吃水果前要洗凈,還要注意飲用水的衛(wèi)生。夏天輕微的腹瀉可以先服點藿香類藥物,如果較嚴重要及時送醫(yī)。
急診科:通風、降溫、補水三部曲
中暑是夏天常見的疾病,一般來說中暑有3種原因:一是房間太悶熱,年老體弱者及多病的老人就更容易中暑;二是在炎炎烈日下活動或停留的時間太長,如一些戶外工作者;三是在高溫環(huán)境下工作的人們。
急救:首先將中暑者帶到通風好的陰涼的地方,讓其平臥,解開衣扣,用冷毛巾敷頭部來降溫,有條件的話可以喂服一些含鹽的飲料或用人丹、風油精擦額頭、鼻孔,或者用酒精、濕毛巾擦拭全身,起到降溫效果。如果在室內,要立即打開窗戶通風,或用電扇吹風。對于仍不能好轉者,要送醫(yī)院。
處方:老人在家時最好有人陪伴,而且要準備足夠的清涼飲料,提前做好防暑降溫準備。
老年科:天熱更要防中風
隨著氣溫日趨升高,體質較差的老年人尤其是原本患有心腦血管病的人由于不能適應夏日的高溫,很容易導致中風等腦血管病的發(fā)生。
癥狀:如頭暈頭痛、視物模糊、耳鳴嘔吐、言語不清、吞咽障礙、面麻身木、無力抽搐、猝然跌倒、性格異常、嗜睡健忘、意識障礙等。如果平臥休息、吸氧等半小時后癥狀仍不緩解,應撥打120,送患者到有頭顱CT和核磁共振的綜合醫(yī)院或神經??漆t(yī)院,請??漆t(yī)師診治。
處方:一旦發(fā)生了中風癥狀,必須要及時、積極到正規(guī)醫(yī)院治療。
控溫防暑:酷暑時節(jié)人體血液大量流向體表皮膚進行散熱,易致腦部缺血和中暑。這時可用電風扇、空調控制室溫,或用溫水擦浴降低體溫,并及時服用防暑藥物。同時,因為炎熱容易導致血壓波動,要注意監(jiān)測、穩(wěn)定血壓。
合理飲食:三餐適量,以清淡素食為主。
適當運動:如戶外散步、體操等,不僅能提高肺活量,而且也能有效改善腦供血。